林明錔老師
陳一銘學長
我的文筆不好,就引用台灣野望自然傳播學社秘書長王誠之先生的臉書文章
https://www.facebook.com/rogercjwang/posts/10204401676635991?pnref=story
〈公學校中的博物學〉
「我們三個人被鋼琴聲吸引過去,等著船班回日本的石田老師問我們想不想學?」86歲的林明錔老師說著說著就好像回到了童年:「老師在上野音樂學校畢業後,就到北一女教音樂。他看這個三個小孩很有興趣,就用學校裡面唯一的鋼琴教學,我們晚上輪流練習,一人兩小時,每晚都可以聽到我們連續練習六小時的琴聲,老師也很感動。」眨了眨眼,林老師繼續回憶:「不過,等船來了要回日本前,老師私底下要我去念音樂專門學校,只有跟我說喔!」
林老師是老友陳一銘在台北市太平國小的恩師,在老師面前陳一銘也彷彿回到的童年,直說小學的音樂訓練對他影響很大。老師也印象深刻,直讚他很可愛、很可愛,不過,舉凡被老師記住的,要不就是成績優異的模範生,要不就是頑皮搗蛋的小鬼,一銘兄跟我大概都屬於後者吧!昨日(11月8日)是太平國小的117週年校慶,標本室重新開幕是其中的慶祝活動之一。因為與台北市社區營造中心一起辦理校內野望影展的緣故,週五當天學校來了五通電話邀約,臨下班時校長還親自致電。其實,我的行事曆早就標記,而且跟協助整理標本的陳一銘相約在此。
這標本室沒有我想像的大,僅是一般教室加上櫥櫃而已,其中的標本最早可以追溯到日本時代,典藏雖然不多,但是涵蓋了各類動物、礦物(對!還有一隻孟加拉虎)。日後雖有老師、學生及家長繼續提供標本,但因為缺乏具有專業背景的教職員維持,在1980年代就進入了「沈澱期」,直到今年校慶的緣故,在校友、老師的合力下,重新整理標本,並且正式對外開放。
我找到了機會從儀式活動中溜到標本室時,陳一銘已經在裡面進行辨識、註記了。有些標本的狀況並不良好,大部分的資料都已佚失,尚存者也有些許的錯誤還需增補。在我心中「台灣野外第一人」的一銘兄面前,當然沒我插嘴的餘地,因此得以仔細觀察這個具體而微的「博物館」。正巧前一日,我與新識的友人也提及了英國的博物學,雖然當初為的是殖民地的管理,但也成就了現代博物學的基礎。目前日本NHK播映的大河劇「軍師官兵衛」,說的是豐臣秀吉軍師黑田孝高的故事,其後代黑田長禮就與台灣鳥類學有深切的淵源。而這個小小的教室中,也留下了日本在台博物學研究的刻痕。
陳一銘在此當然佔盡了主場優勢,為老師及其他校友一一解說,角色瞬間翻轉,恩師也成了他忠實的聽眾。非但對於各類標本進行辨識,一些年代久遠的採集工具,也能仔細地說明其用法。陳一銘的自然繪畫當然早獲肯定了,但他並非美術科班出身,而是那種天份極高到令人嫉妒的畫者。以往我們聊過一些童年的野外經驗,包括他騎著腳踏車追紅隼,以致摔落河堤的趣事。然而這個標本室,對於他應該也有許多的影響吧!想來在「沈澱期」之前的學生,應該也從這斗室之中得到了豐富的收穫吧!
相較於其他台灣人急於「破舊立新」,太平國小反而更加珍惜這些歹銅舊錫,當我對著牆上的古董級擴音器拍照時,校友既感到意外又驕傲。學校位於大稻埕,很多故事都與台北經濟發展的歷史相關,例如延平北路、涼州街口台北市第一座行人天橋,據說就是某位家長為了女兒的交通安全而自資建造的,若非校方、家長及校友極力保護,差點要被政府給「建設」掉,也就沒機會出現在五月天的MV之中了。
對於自然史我雖略知一二,但是其實大部分的知識都是長大成人之後自行研讀的,除了在霧峰國小那座造型美麗的自然教室之外,實在無法從自己升學的過程中,追想起太多的蛛絲馬跡。如果我也跟陳一銘一樣,在這個標本室裡接受到初等教育的話,或許就能早一點知道更多一點了。
嗯!如果那樣的話……於是在路上發了一個訊息給日本山階鳥類研究所的朋友,這個「如果」若能實現的話……
註:台北市依照日皇敕令第一七八號台灣公學校創設及府令第七十八號台灣公學校規則,於明治三十一年10月1日(1898年)創立,前身為大稻埕公學校與太平公學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