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是從臉書上,一則學妹在永樂市場的留言,我認識了嘉莉,因為她的熱心,讓我踏進曾經很熟悉,但是又很陌生的小學母校-太平國小~~大稻埕,這個我出生,成長到高中畢業,由於父親過世,家庭因素我搬離了將近三十年後,我再次踏進太平的校園,腦海裡只有模糊的記憶,似乎曾經但又不同,是我對學校行政大樓(現在紅樓)的感覺,操場景色依舊,卻有著相當的差異……在校友會的校友引領下,我逛了一圈校園,慢慢地尋找兒時的記憶……
接著在嘉莉的引薦下,我認識了為學校做紀錄片的熱心伙伴們,說實在話,當時的我是怕生的,所以我是很被動的……記得第二次進校園,是要紀錄退休老師看八厘米,關於運動會影片的討論,會後在大麥學長等校友的導覽下,我先參觀了校史館,之後我第一次踏進太平的寶藏箱-標本室……這是一間神秘的教室,我當年在太平讀書時,從來沒有進去過,所以我就像海盜尋到寶藏般的新奇與興奮,哈哈哈~~
在接下來的記錄拍攝,接觸了很多位熱心的校友,與他們的家人,為了讓塵封已久的標本重見天日,投入時間與心力,去整理搬移,去腦力激盪怎麼規劃,去清潔整理,讓標本們煥然一新,在這個過程中,因為一座水槽的爭論,讓我們開始回過頭,去研究標本室的起源,變遷……
太平國小在教育部的網站記載,她是日據時代,臺灣最早期設立的國小之一,是昭和天皇在皇太子時來臺灣視察,曾經巡視的小學,也是五,六十年代,教育部指定的自然科學示範小學,有著政府的支持,與學校老師們的建設下,太平國小擁有少見的國小標本室,但是,是什麼原因,讓標本室塵封了二三十年?厚厚的灰塵,彷彿述說著孤寂,是教育政策的改變?是後人的無以為繼?我想大稻埕的沒落,與少子化的衝擊,班級數的減少,縮減了老師的員額,讓老師無暇兼顧也是重要原因吧!
標本們在一銘學長與高美芳校友,與一群熱心的伙伴細心整理下,準備先在社區營造中心預展,而紀錄片也到了最後細修的階段,這段打開寶藏箱的旅程,即將走到一個階段的結束,我思考著,如果標本是一直在使用,是不會變成寶藏箱,等人去挖掘,而太平精神象徵的紅樓拆除,在當年的時空背景也許是對的,但現在卻讓我們覺得扼腕,為了不讓遺憾再發生,我想,校友們,還會繼續努力下去吧!熱心的校友們,應該還會勇敢的航行下去吧!
太平天橋的保存,活化,是未來努力的目標,加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